logo

当前位置:首页>抗癌知识 > 抗癌知识 > 化疗后:便秘的缓解手段!

化疗后:便秘的缓解手段!

康爱公益门户网站   发布时间:2018-07-19   责任编辑:康爱云
有研究显示,在住院的肿瘤患者中有70%的患者存在便秘的问题。所以,今日为患者及家属科普,关于化疗后患者便秘的家庭护理常识。

如何判断为便秘?

 

健康人的排便习惯,多数为1~2次每天,成型或者是软便,少数人的排便次数可以达到每天3次,或者3天一次,粪便呈现半成型或者是硬便。如果排便的次数减少,3天以上才有一次,粪便干结,而且排便很费力的话。我们就有理由怀疑患者可能发生了便秘。

 

什么原因可引起便秘?

 

究其原因,除了疾病本身,如肠梗阻,肿瘤压迫,生活方式的改变,比如从家里住到了医院,陌生的环境,每天检查治疗,让患者忽视或者抑制便意。患者的进食量少,纤维素及水分摄入量变少引起便秘之外。

 

还有治疗方面的因素,有些药物也会导致便秘的发生。比如部分化疗药物,如长春新碱,一些止痛药物如阿片类止痛药,及化疗前的止吐药如5-羟色胺受体阻制剂等。

 

家属可以做些什么?

 

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患者均衡饮食。有的家属说,患者化疗没有食欲,吃不进去怎么办。相信很多家属和患者都会这方面的问题,一方面需要记录患者的呕吐次数和量,一方面需要和医生进行沟通,及时使用止吐药物。等患者觉得好一点的时候再进食。

 

同时,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口味,想吃什么,喜欢吃什么,多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也需要增加水分和纤维素的摄入,每天摄入的膳食纤维不低于25~35克。家属给患者准备饮食方面可以考虑些新鲜的蔬菜,香蕉,蜂蜜等。饮水量要保持在3000ml每天,也有利于化疗药物毒性的代谢排出。

 

其次需要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。不论有没有感觉都需要定时去卫生间尝试一下。最好在每天早饭后,因为食物进入胃内能引起“胃--结肠反射”,促进胃肠蠕动,易于排便反射的产生。如果患者觉得早上起来不适合自己的作息,也可选择在早、中、晚餐之后,或者晚上睡觉前。而且,排便动作本身就是一种反射性活动,可以通过建立条件反射促进排便。避免患者抑制便秘,经常忽视便意或强忍不便,粪便就会在肠道内滞留,造成便秘,也会使直肠感受粪便的功能下降。

 

最后如果患者的身体状况允许,还可以进行相应的体育活动,如散步,太极拳等,促进肠道的蠕动。也可以让患者自己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,通过刺激肠蠕动,增加腹压,促使肠内容物向下移动。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