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和大家更好地说明这些问题,可以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分为以下几种:
第一种:急性恶心呕吐,一般出现在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后24小时以内,通常是在给患者药物后5~6个小时,药物浓度达到高峰,呕吐明显,但在24小时以内就可以缓解。
第二种:延迟呕吐,一般出现在患者使用化疗药物24小时以后至第5~7天所发生的呕吐。
第三种:反射性呕吐,一般是指患者在第一个治疗周期经历了难受的呕吐之后,在下一次化疗给药之前,心里已经有了恐惧的情绪,所发生的条件反射性呕吐。这类的恶心呕吐对于止吐的药物是不太敏感的。医生往往还需要给予患者一些镇静类的药物才能有效控制这种呕吐。
第四种:爆发性呕吐,在医生已经给患者进行了止吐的治疗后,患者的恶心呕吐得到了有效控制,但是突然出现无法控制的呕吐,需要医生在原有的止吐治疗之外进行医学干预救治的呕吐,称为爆发性呕吐。
所以,由此可见,恶心呕吐症状出现的时间不同是与所用药物,患者的精神心理身体各方面都有关系的。
但是,不论患者出现哪种恶心呕吐的情况,家属都需要有所作为。其中最主要的,是无论患者出现哪种呕吐,都需要进行记录,以便在就医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让医护人员明白患者的情况。
首先需要记录患者呕吐的次数和间隔时间。一般来说,5分钟以内患者发生了恶心呕吐我们都算做一次。
此外,我们还需要记录患者呕吐物的颜色,气味,患者近期吃了什么东西,身体还有哪里不舒服,有没有憋闷,有没有腹痛等。
一旦患者呕吐严重,需要尽快就医,医生会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减少药物的剂量或给予止吐药,临床常用的控制呕吐的药物如胃复安、司琼类、苯海拉明、昂丹司琼,格拉斯琼、甲氧氯普胺等。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,给予静脉的补液,防止患者因为呕吐而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的紊乱。
卧床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时候,家属需要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,避免呕吐物阻塞患者的呼吸道,引起窒息或者吸入性的肺炎。呕吐过后家属需要及时的清理呕吐物,避免呕吐物对患者皮肤的刺激,家属还需要帮助患者漱口,避免引起口腔的炎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