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当前位置:首页>抗癌知识 > 抗癌知识 > 癌症与心理因素

癌症与心理因素

康爱公益门户网站   发布时间:2021-07-14   责任编辑:康爱云
恶性肿瘤是一类特殊的疾病,它的特殊性在于病情进展较快,病人较痛苦,治疗效果较差,死亡率较高。人们畏之如虎,谈癌色变,称之为“不治之症”。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进展,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了很大进步,治疗效果也有了较大提高。然而,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多年前的旧观念,所以一旦被诊断为肿瘤,患者常常随之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,极端者甚至有轻生的念头。因此,肿瘤患者的心理疏导与治疗也是肿瘤治疗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。
 
心理因素是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“生活方式癌”的致病因素之一。情绪不稳定、心理不平衡、忧愁、苦闷、悲哀、愤怒、内疚等,被称为C型心理模式,C是英语中“癌”Cancer的第一字母,即癌式心理(心理状态)。
 
大量研究证明,癌症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,癌症病人的存活时间与情感状态有密切联系。人们通过大量的病案分析和动物实验已初步揭示了下述途径:紧张、压抑刺激;心理矛盾;心力、体力长期处于应付紧张状态;诱发细胞突变;免疫监视作用减弱;免疫力下降;癌症发生。

 
任何社会心理因素不良刺激引起的恶劣情绪,都可作为一种输入信息被人感知,产生一定的心理(情绪)和生理(躯体)变化,这两种变化又可作为枢纽,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,降低和抑制机体的免疫能力,削弱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异常细胞的监视作用,从而不能消除突变(癌变)细胞,遂可发展成癌症;或使致癌因素对具有特种遗传素质的人产生作用。

 
因此,有人认为情绪可能是癌细胞的活化剂。
 
不良刺激可引起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,促发癌症发生和发展。澳大利亚科学家曾做一实验:将小白鼠分置在A、B两个笼子里,A笼子置于环境优雅处,B笼子不断地被敲打,笼子里老鼠处于“恐怖”之中。再给予致癌物质。结果A笼里老鼠仅少数得癌,生存期也较长,而B笼里老鼠则大多数患癌,并很快死掉。英国的科学家做了类似实验:给完全相同的两组小鼠投放相同数量的致癌物质尿烷,但让其中一组小鼠隔着玻璃观看同类小鼠触电后痛苦不堪的情形。10多个月后,给予精神刺激的小鼠癌症发生率是没有给予刺激的一组小鼠的5倍,而且肿瘤体积也大。
 
美国马里兰大学的马瑞沙博士在《自然》杂志上揭示了NK细胞如何识别正常细胞和异常细胞。他说:NK细胞像“分子巡逻队”一样,在血流中到处巡视,一旦发现失去自我标识(称作MHC)的外来细胞或变异细胞,NK细胞的受体立即就发出信号,冲到目标的细胞膜上,向它释放有毒的颗粒,迅速将靶细胞溶化,在5分钟之内使癌细胞死亡。只要没有自我标识的外来或变异细胞,NK细胞都要进攻。它不管是来自哪个器官的癌细胞,如(肝癌、肺癌…),即具有广谱的抗癌作用。
 
NK细胞没有记忆,对于遇到的任何外来或异常细胞,它都像是第一次见到。当它消灭了一个癌细胞后,立即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,重复战斗过程。据科学家称:一个NK细胞在“一生”中可消灭27个癌细胞。
 
还有研究发现,一些战胜癌症的“抗癌明星”,虽然他们体内NK细胞并不一定很多,但非常活跃,甚至他们的血清就有抗肿瘤作用。而癌症日趋恶化的患者,体内NK细胞并不一定少,但其活性非常低。
 
进一步研究发现,NK细胞是否具有活性,与其细胞内存在的颗粒有密切关系。活性增强时,颗粒中所存的分泌系统分泌出一种物质,此物质覆盖于靶细胞(如癌细胞)上才能发挥其杀伤作用。此种与NK细胞活性相关的分泌系统,受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和控制。当情绪处于低潮时,每天郁郁寡欢、愁肠百结,则NK细胞分泌系统功能被抑制,从而降低了它们的杀伤作用,据测试NK细胞活性可下降20%以上。
 
如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,乐观地生活,平和以对,不畏将来不思过往,那么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。据称,癌症自然消退与NK细胞活性升高有着重要关系。由此看来,情绪与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。
 
分享到: